近日,北京急救中心西部急救中心站张磊车组接连收到来自12345的表扬电话。每一个电话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急救故事,让我们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不敢去医院的发热老人
一位高龄患者,电话联系时家属只说了老人意识不清。张磊车组到达现场后,护士郭淑敏立即给予患者一般检查,发现老人发热39度,其他生命体征尚可。家属叙述病情时含糊不清,在张磊医生不断询问病情后家属才支支吾吾的说出了实情,原来老人已经发热两三天了。根据属地疫情管理的相关规定,发热患者均应先经过医院发热门诊的排查后,才能办理入院。老人免疫力低,家属怕去发热门诊有被其他疾病感染的风险,更怕到了医院因没住院床位而无法收治,带着老人白跑一趟。当天老人常去的航天中心医院由于调整,发热门诊停诊。家属一时之间没了主意。眼看老人一直持续高热,意识越来越不好,这才想到打120寻求帮助。张磊医生听后马上联系司机杨志勇让帮忙抬老人,并叮嘱家属,老人年纪大了,不舒服可不能耽误,一定得赶紧去医院。护士郭淑敏则马上联系调度询问能接诊的医院,张磊医生说:“咱们先去附近的医院看看。您放心,今天我一定让老人看上病。”家属连连感激。车组就近去了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到达医院发热门诊后,担架员刚准备把老人从床上进行转移,司机杨志勇马上制止,跟家属说:“这大冷天,患者先不忙转下床。您先进去问问能不能办理收治,如果不行,咱们赶紧转院,我们不怕麻烦,西边医院咱们一家一家问。”家属听后十分感动,幸运的是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还有病床能收治老人。期间,医生和护士一直在救护车上陪伴、照护老人,后又协助家属办理入院手续,直到老人安全入院。
天寒地冻服务暖,疫情无情人有情。这次急救任务耗时很长,但急救车组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热情细致的服务让家属感受到安心与放心。一切付出都值得!
跌倒的空巢老人
一天,张磊车组收到一个来自患者子女的异地求救任务。老两口在小区内遛弯,老父亲突然倒地并且出现呕吐,老母亲吓得不知所措赶紧给子女打电话。其子女马上拨打120进行求救,但子女都在很远的地方上班,一时赶不到现场。张磊车组快速赶到现场,老父亲正被邻居搀扶坐在椅子上,神志尚清,而老母亲泪眼婆娑说不清楚来龙去脉。天气转凉,张磊车组马上把老人搬抬上救护车。为争取时间,救护车一边行驶,护士郭淑敏一边给老人做测量血压、血糖、心率等基础检查。同时张磊医生立即致电调度,请求启用绿色通道。随后,又打电话询问患者子女,了解其身份资料和病史等。在急救人员有条不紊的工作中,两位老人的情绪逐渐平稳下来了。到达医院后,张磊车组帮助老人填写流调表、挂号,顺利进入急诊。老母亲年事已高,对挂号、缴费程序等一窍不通。其子女告知,在父母的老年卡后夹着一张银行卡,拜托车组帮助老人,并说:你们是我最相信的人,密码告诉你们我最放心。张磊车组人员帮助老人办理了入院手续。当其子女赶来时,老人已经顺利进入病房。
120车组提示:随着城市化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了空巢老人的情况。为使急救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实施救治,对老年人正确拨打120的宣教至关重要。
言语不清的老人
张磊车组接到的一个关于言语不清的求救任务。途中联系现场后,经家属描述老人在厕所晕倒,醒来后言语不清,四肢不听使唤。张磊医生推断老人可能出现了脑血管疾病,立刻通知护士带好相关仪器准备上楼救治病人。到达现场后,老人已被家属从洗手间抬到了客厅椅子上,还挥舞着双手想表达着什么,可是嘴里嘟嘟囔囔却说不清楚,身体怎么也坐不稳。张磊医生迅速下医嘱:“血压血糖,快!”护士郭淑敏立即对老人进行了检查。为了防止老人再次摔伤,张磊医生带领家属一起将老人平躺。老人血压尚可,血糖为:2.9mmol/L。张磊医生立即下医嘱:“建立静脉通路,给予50%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随着葡萄糖液体缓慢地推入,老人的神志逐渐清醒,并可以清晰的进行语言表达。经询问才知道老人最近不仅更换了平时注射胰岛素的药品,还自行调整了饮食结构。老人虽是医疗行业退休人员,却坚持不去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张磊车组人员担心老人血糖恢复情况不稳定,又在老人家中多陪伴观察了一会儿,期间多次复查血糖。在判定老人血糖恢复正常后,开展了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在确定老人病情已缓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张磊车组人员才离开。
120车组提示:家中老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建议在家中备有血压仪和血糖仪。一旦老人出现头晕,虚汗,言语不利马上进行检查。当血糖低于3.9mmol/l时,可以立即补充含糖量高的食物用以缓解。若有脑血管病史,尽早就医可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调整用药,尤其要注意降糖药品更换时身体的变化,饮食也要根据药品的摄入来进行调节。
“老漂族”的求医之路
你知道吗,在北京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文化水平不高,背井离乡来到北京,不是为了赚钱让自己生活得舒适,而是为了更好地照顾生活在北京的子女。这些老人每天的生活就是给子女做饭洗衣,帮子女接送小孩上下学。他们很少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唯恐给孩子添麻烦。这群人被称为“老漂族”。
一天,张磊车组接诊了这样一位老人,她早上送完孙子上学就感觉头晕,随后症状越来越明显,直到中午子女回家吃午饭才发现老人左侧身体已经活动不利,马上拨打了120求救。张磊车组到达现场后,老人强烈拒绝急救人员的治疗,也拒绝去医院。张磊医生一边跟司机杨志勇固定搬抬老人,一边温声细语对老人说着尽早就医的好处,耐心地沟通解开了她认为在北京看病难的心结。张磊医生主动与焦虑的家属沟通,耐心安抚告诉家属平稳情绪,告知根据老人的情况我们会启用心脑血管绿色通道,医院能及时接收到老人的相关信息,快速接收老人,如有住院需要,医院会再做相应安排。当老人被搬抬下楼,护士郭淑敏已经启用好绿色通道,由于当时医院也只剩一张病床,司机杨志勇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争分夺秒,既为老人获得了病床,又为老人在6小时之内溶栓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到达医院后,老人很快得到了救治,家属十分激动,表示感激。
120车组提示:身体不适要尽早就医,尤其是老年人,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一家人平安健康地生活在一起。上班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要尽可能关心父母。他们为了家庭和谐还在奉献着自己的晚年,那些藏在白发与皱纹里没说出口的需要与忍耐,子女可别忽略了。
张磊车组是北京急救中心若干车组中的一组,院前急救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就是这些平实的故事,展示着院前急救人将百姓健康置于首位的政治站位,践行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彰显着“生命至上”的服务理念,小小故事,折射着大道理,大道至简。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是我们守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击退病魔的利刃,而耐心和善良是我们带给患者最温暖的礼物。一辆辆120急救车依然穿梭在路上,也将急救人和人民群众的理解与信任连接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