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党建之窗 我爱+
返回列表

延续军人作风,在院前急救岗位上发光发热

李红岩,现任北京急救中心西站党支部书记。1991年12月,年轻时的他就参军入伍,在部队服役10年,养成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乐于奉献,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练就了一身的本领。2001年年底,李红岩从部队转业,来到北京急救中心,虽然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依然延续军人的优良作风,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践行“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精神。

到急救中心后不久,2003年3月非典疫情爆发。他请战成为第一批非典确诊患者转运工作组成员,3月11日开始,白天在科里上班,晚上出患者转运车,连续工作28天,没有回过家。由于处于抗击非典初期,大家对病情的了解还不是很深入,防护用品和措施都不到位,又因为连续工作,劳动强度大,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抵抗力下降,李红岩不幸感染。在医院治疗期间,他积极与病魔斗争,随时向领导汇报身体状况,并希望奋战在“一线”的同事们安康。出院后,根据院感要求隔离了一段时间后,他回到工作岗位上,再次向领导请战,要求继续到抗疫一线,用更加坚强的意志、更加拼搏的精神做好院前急救工作。

之后,在2009年玉树地震救灾;抗击H7N9、甲流等转运工作中,都会看到李红岩的身影。每一次特殊任务,他都充分发扬军人作风,坚持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负责党支部工作以来,李红岩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将支部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中心党委的工作部署,支部委员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做到“不做外行事,不说外行话”,各人工作有条不紊,规范有序。团结支部党员、职工,引导党员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坚持组织凝聚,将党员和群众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广泛听取党员、职工对院前医疗急救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开展“三会一课”工作,把“三会一课”与院前急救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创新组织形式,充实活动内容,筑牢党员理想信念。党支部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组织与中心其他党支部联合到怀柔桥梓镇开展植树活动,不仅增强了大家的植绿、爱绿、护绿的意识,且增强了支部间的沟通与交流;组织党员、职工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贫困地区募捐衣服、书籍,共收到衣服近200件、鞋13双、书籍200本;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观看电影《决胜时刻》《小巷管家》,增强了大家的爱国意识和国家自豪感;积极引导党员进社区开展急救知识科普讲座,受众达500人左右,得到了参加培训所有人的好评。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李红岩又第一时间请战,并参与确诊、疑似患者的长途转运。3月4日17:30左右,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李红岩接到刘红梅副主任电话:7名患者今天晚上要连夜送回江苏泰州和杭州。接到电话后,他立即掉头赶回西站,抓紧时间准备长途所需各种物资,然后赶到中心报到。18:30,中心领导做了动员,责成李红岩带队,转运组共由3辆急救转运车、1辆物资车和1名医生、6名司机、还有2辆警车组成。经过协调和准备,22:30出发了。途中,将江苏泰州的患者交接给之前沟通好的泰州急救中心后,一分钟都不敢耽搁,继续赶路,终于在3月5日下午16:00,连续行驶16个小时,安全到达最后一站杭州市第一医院。根据院感的要求,经过正规严格的交接流程,人员和车辆洗消完毕,已经是晚上7点了。大家在杭州休息一晚,3月6日9:00返回,3月7日凌晨4:00顺利返回北京急救中心。本次共行驶3000多公里,在转运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安全顺利完成了本次长途转运任务。

在院前急救的工作领域中,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全力以赴以自己默默的实际行动坚守付出,充分展现一位军转干部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的不变的使命担当。

 

时间: 2020-11-19   作者:党委办公室 陈俐
服务咨询
参与评价
院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