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党建之窗 我爱+
返回列表

从望闻问切到生死时速:一位中医在120的进阶之路

       我是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大夫郭丽璇,时光如梭,我在北京120通州分中心为期3个半月的120轮岗工作已经迎来了尾声,这份工作经历对我是非常珍贵的,不论是从专业技术知识还是临床经验、医患处理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经历让我对急救流程、现场处置和团队协作有了更深地理解。急救医学不同于院内诊疗,时间紧迫、环境复杂,需要在有限条件下迅速判断、果断处理,这对医生的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

       一、快速评估与精准判断

       急救的核心在于“快”和“准”。到达现场后,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初步评估,区分轻重缓急。对于胸痛、卒中、创伤大出血等急症,每一秒都至关重要。我逐渐养成了“ABC”(气道、呼吸、循环)优先的思维模式,避免被次要症状干扰。例如,遇到昏迷患者,先确保气道通畅,再排查低血糖、脑卒中等可能,而不是急于寻找病因细节。

       二、规范操作与灵活应变

       院前急救受限于设备和环境,许多操作必须简化但又不失规范。例如,在狭小空间进行心肺复苏时,如何调整姿势以保证按压深度和频率;在处理外伤时,如何固定骨折部位。同时,急救并非机械执行流程,必须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调整。

       三、团队配合与高效沟通

       急救不是单打独斗,医护司担四人组合必须高度默契,形成固定的分工模式:护士负责建立静脉通路和给药,医生主抓病情评估和关键操作,司机则确保行车安全和路线优化。此外,与患者家属及现场人员的沟通也至关重要。用简短清晰的指令能争取更多抢救时间,避免混乱。

       四、持续学习与技能精进

       作为一名中医大夫,在这段工作时间中,我遇到了更多的急症患者,例如心梗、卒中、低氧血症、急性腹痛及创伤患者,极大地积累了应对急症急诊的经验,锻炼了自己的救治处理能力,使自己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更为全面,更加从容,明显提升了复杂场景下的处置能力。

       五、心理调适与职业成长

       急救工作高压高强度,长期面对生死,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我学会了在紧张任务后短暂放松,避免情绪堆积,也更加能够理解患者以及家属的情绪波动,学会换位思考,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同时,保持对这份职业的敬畏,感受到了急救人员的职业获得感,更加有工作动力。

       最后,十分感谢在这段工作中共同奋斗过、给予过我帮助的各位同事、老师,让我能够拥有如此充实、安心的工作经历和感受!120急救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责任活,未来,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投入到急救工作中来,也衷心希望急救响应效率能够越来越优化,危重症患者的存活率越来越高,在生死时速中跑赢更多可能!

时间:2025-06-20   作者:通州分中心
服务咨询
参与评价
院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