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来自顺义分中心张镇卫生院的段鹏飞。我宣讲的题目是《手捧医德心,脚行致远路》。
在卫生系统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无闻,却用双手托起了生命的希望;他们平凡普通,却用双脚丈量着救死扶伤的征程。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张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王新田的故事,一个用医德心照亮生命之路,用实际行动推动急诊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楷模。
时光回溯到2019年12月,王新田院长踏入了张镇卫生院的大门,肩负起了守护一方百姓健康的重任。他在第一次全院大会上,铿锵有力地说:“做医生,随时都要有一颗救死扶伤的心,老百姓喊我们一声‘大夫’,就是把命交到我们手上,是对我们的信任,更是我们肩上的责任。”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
2023年4月13日晚上7时左右,王院长像往常一样外出散步。当他路过一幼儿园时,目睹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只见一位女士怀抱一名2岁左右的孩子,焦急地拨打着急救电话。孩子双手下垂、头部前倾,面色苍白,已经昏迷不醒。王院长没有犹豫,立即上前询问情况。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他判断孩子可能是异物梗阻导致的窒息,于是果断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经过一分多钟不间断、有频次的拍打,终于将卡在孩子气道中的异物拍出,孩子的呼吸逐渐恢复了正常。孩子慢慢睁开眼睛,母亲激动得紧紧抱住孩子,失声痛哭。这时120救护车赶到了,王院长向急救医生简单交代患儿病情,建议立刻去妇幼医院检查。母亲抱着患儿立即上车,此时患儿血氧饱和度为50%。救护车急速向医院驶去。事后了解到该患儿转运至妇幼保健院进行检查和救治,转危为安,于当天出院。
15天后,患儿家长多方打听,找到王院长,并坚持要来当面感谢他,这时院里才知道他伸出援手,勇救幼儿的事迹。面对家属的赞誉和感谢,王院长只是淡淡地说:“作为医生这是应该的。”话语普普通通,却道尽了为医者“仁心仁德”的内涵。时间从来不多言,但却是一切问题的答案。王院长常说:“脚下有多少泥心里就有多少情。”如今的王院长依旧“我行我素”,长期住在医院,像一块普通而又坚硬的基石,哪里有需要哪里“搬”。
2022年12月,我院迎来了一抹温暖的曙光——120急救站点的正式启用。在这关键时刻,王院长化身急先锋,不仅是行政工作中的领航者,更是120急救车上的定海神针,他参与120急救站点的建设和管理,还投身到急诊急救值守工作中。无论是深夜还是凌晨,只要有急救任务,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前线。面对生命垂危的患者,他如疾风骤雨般迅速投入战斗,以精湛的医术和敏锐的观察力,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精准判断。测血氧、看心电图、查体征,每项操作都准确无误,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
几年来,张镇卫生院的急诊急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20急救站运转得有条不紊。短短半年多时间,50多岁的王院长创下站里惊人的出车纪录:单日出车14次,车程高达800公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新田院长从来不说什么豪言壮语,却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怎样当个好大夫,“手捧医德心,脚行致远路。”这也是千万普通医护人员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梦最质朴的想法。在今后,我们将继续在基层发光、发热,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良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