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急救信息 要闻通告
返回列表

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暨120急救大课堂公益培训举办

2024年1月20日,由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分会主办,北京急救中心承办的“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暨120急救大课堂公益培训系列活动在全国开展,主会场设在北京。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毛群安司长讲话。他表示,120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是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和城市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提供给每个公民最基本的医疗保障。120是我国医疗急救唯一的法定呼叫号码,在1月20日设立国家急救日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他强调,要大力开展社会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培训,提高公众的急救技能。同时要在社会公共场所配置AED、急救包等急救物资供应及使用。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急救体系建设。要打通行业壁垒,构建全方位无缝隙的社会大急救体系。

北京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介绍了北京急救立法以来,北京市政府在不断完善120院前急救体系的同时,大力推动社会急救能力建设的情况。成立了北京市社会急救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对全市的急救培训进行监督指导。发布了《北京市社会急救培训授课课程大纲》,并出版了系列标准化教材,认证31家北京市社会急救培训基地和300余名急救讲师。对30万高风险岗位人员进行了急救培训。大力推动AED在公共场所配置工作,目前已经有5089台在120系统定位,形成了北京市AED电子地图,提高了应用效率。3年来,仅北京市地铁就利用AED挽救了多条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命。

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分会主任委员、北京急救中心党委书记杨桦宣读了倡议书,建议将每年1月20日设立为“国家急救日”,推动全社会关注急救,加强城乡专业急救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急救能力,促进我国急救体系不断完善,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

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刘红梅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表示,北京急救中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的带领下,发布了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电子地图,实现了120、110、122、119四台联动,开展广泛急救科普培训等。目前北京已建成471处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站,促进本市院前急救体系的完善进步,构建社会大急救体系建设。

北京市经开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局长张建荣在讲话中表示,感谢在经开区举办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并对当地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急救培训。北京急救中心经开急救中心站的运行有效提升了区域内院前专业急救能力。经开区今后还将持续支持120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并着力提升经开区社会急救能力建设水平,构建平安社区、和谐社会。

北京急救中心与香港医疗健康学会签署急救培训战略合作协议仪式。内容包括学术交流、讲师认证、急救培训三部分。双方将加强急救培训方面的学术交流,同时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为香港医疗健康学会推荐的急救讲师候选人进行规范化培训,通过考核符合北京市标准化社会医疗急救讲师课程导师的资质要求,颁发急救讲师证书,在当地讲授北京急救中心相关的社会急救科普课程。

北京急救中心党委书记杨桦与腾讯公司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社会应急实验室负责人滕超先生签署合作协议。协议重点是在北京市探索建立公共场所4分钟社会自救呼救系统新模式,搭建社会互救响应体系,通过志愿者培训、AED和志愿者定位及落实管理单位主体责任等形式,探索打造“4分钟社会自救呼救系统”,提升社会化急救互救能力,提升整体院前急救救援效率。

开幕式上,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向北京市20余家公共场所捐赠了30台AED。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康辉、海霞朗诵了急救日倡议主题诗,12位120公益大使进行了急救科普宣讲。相关行业学术团体纷纷响应倡议活动号召,进行了“为生命让行”等公益项目推广。

开幕式后,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站)分会秘书长、北京急救中心急救培训科科长陈志进行了120急救科普大课堂线上公益科普课程。并组织120讲师团队对经开区200余名社会工作者进行规范化急救培训。

在介绍自动体外除颤仪(以下简称AED)普及的重要性时,他说,我国每年因心脏疾病猝死的人数多达76万人,其中90%以上发生在医院外,心搏骤停的抢救时间为黄金4分钟。在实际救护中,使用AED及时施救,成功率能提升40%左右。在人群聚集地密集配置AED,让更多的人学会使用这一救命神器,能为挽救更多生命提供帮助。

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由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分会带领全国120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联合相关学/协会于2019年1月20日共同发起,旨在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完善城乡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提高急救文化发展水平,促进 “社会大急救”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助力“健康中国”伟大蓝图顺利实现。

今年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期间,全国274家120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联合800余家网络医院和急救站开展了多种形式进行急救科普宣传推广,约20万公众在20日当天接受了急救培训。120线上课程覆盖人员2500万人次。

时间:2024-01-24   作者:急救培训科
服务咨询
参与评价
院务信箱